查看原文
其他

明确了!到2025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

成都日报 2022-07-22


到2025年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

覆盖率达90%

中心城区建成区

平均通勤距离减少至8—10公里

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

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45%

.......


6月17日,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成都市印发《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3方面重点内容

持续提升通勤效率

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


何推动实现公园城市内涵式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方案》目标明确,到2025年,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持续提升通勤效率,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减少至8—10公里,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45%。


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


优化公园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完善公园城市用地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建立公园城市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方案》所重点明确的内容。


公园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方案》指出,要优化公园城市开发保护格局,构建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生态空间(含生态空间内的公用设施用地等)、农业空间(含农业空间内的居住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农业设施用地等)占比不低于78%,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到2035年,全域国土开发强度(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30%以内;乡村地区原则上按现有集体建设用地的存量规模控制,国土开发强度超过20%的乡村地区(不含镇区建设用地)要以镇级片区为单元减量控制,逐步减少建设用地总量。


何完善公园城市用地结构提升城市品质提升?



《方案》指出,优化用地结构,到2025年,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划定工业空间控制线,确保全市工业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不低于20%;持续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推动重要片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首批25个未来公园社区示范点规划建设工作,促进功能提升和生态价值转化;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到2025年,计划改造老旧院落2242个,惠及居民约23万户,累计完成1000处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更新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80%,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



建立公园城市

精明增长的土地利用方式


《方案》明确——

要加快推动土地复合利用,制定混合用地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全面促进用地的形态复合与功能复合;


支持盘活存量用地,充分挖掘城市存量空间潜力,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


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机制,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相结合,科学制定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供地率、亩均税收增长率等用地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创新土地供给方式,不断适应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等新要求,支撑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持续强化政策研究,探索土地供给新模式。


14项政策措施

支持做优做强

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



如何推动成都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安排落地落实?


同期,成都市发布《措施》,提出强化耕地保护、支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支持做优做强城市新区、支持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支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支持用地结构优化、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鼓励城市有机更新、支持推动TOD综合开发、支持土地复合利用、支持盘活存量用地、鼓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土地供给方式14项重点举措。


《措施》自2022年7月14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支持做优做强中心城区,鼓励非核心功能疏解,对实施跨区域搬迁的一般性制造业、商品市场、普通物流仓储等产业疏解企业,按照确定的搬迁时序、支持政策、补贴标准给予资金补贴。


鼓励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由市、区级财政与市、区级国有(全资)公司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社区综合体、养老设施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可依法采用行政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支持做优做强城市新区,优化土地资源保障,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向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等重点区域倾斜,将市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中不低于20%的份额倾斜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在计划指标调节库中优先保障成都东部新区。


年度供地计划重点向城市新区倾斜,进一步满足人才引进、职住平衡的住房租购需求,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具备供地条件下,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按需“随用随供”。


支持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推动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措施》明确,设立绿色建筑发展资金,对达到高星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A级及以上标准装配式建筑等示范项目和获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贴。


鼓励金融机构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建筑项目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范围,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


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建筑纳入商品住房“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统筹考虑,建立房价地价品质联动机制。





推荐阅读


与你有关!成都推出一揽子绿色低碳政策→


总投资逾千亿元,成都都市圈2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杨升涛

编辑 周杨云

图片 李冬 张青青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庄伟伟 饶竹舟 单正华

监制 杨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